叶集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文章资讯 > 经验交流 > 文章正文

疫情期间,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亲人过世?

发布于:2020/5/5 19:30:56已经浏览:66793次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当下,每个人,每个家庭,到整个国家都处于悲伤之中。随着确诊病例的不断增加,每天都有患者转为危重症以至逝去。在这连遗体告别都不能举行的特殊时期,失去亲人的家庭所承受的巨大悲痛可想而知。对于孩子来说,当家里有亲人过世时,他们不免会有所疑问,家长需要对此进行回应和处理,帮助他们处理对亲人丧失的哀伤,避免对他们身心造成伤害。

不同年龄段儿童对死亡的理解与解释

疫情期要帮孩子面对亲人的过世,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不同阶段儿童对于死亡的理解是怎样的,以及如何进行解释。

亲人的过世对于儿童来说是件不同寻常的事情,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遭遇亲人的去世,会有不同的反应,所受到的影响也会不同:有些孩子会觉得好奇,有些孩子会感到困惑,还有些孩子会感到悲伤,或害怕、担心……

? 3岁之前的宝宝,还无法区分“死亡”和“分离”,对亲密照顾者的离去,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分离焦虑”,需要身体的抚触、拥抱安抚他们的身心。

? 对3至5岁的幼儿来说,他们理解的“死亡”就像“睡觉”一样。他们认为死去的人就是躺下睡着了,但死者还会醒过来,就像玩打仗游戏里的角色,一会儿被打“死”,一会儿又“活”过来。

? 5至9岁的小学生,已经对死亡有了基本的认识,他们明白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结束。他们会询问有关死亡的问题,比如“人为什么会死,死后去了哪里?”面对亲人的过世,他们会感到难过、恐惧和不安。

? 在9至12岁阶段,孩子们能把死亡看成生命固有的现象。10岁左右的孩子才能理解“人死了就不能复活”的道理,他们知道死亡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包括自己有一天也会死亡。这时的孩子会主动避免死亡的危险,例如,会在生病时配合父母安排的吃药、打针,也会听从父母关于安全、卫生的建议,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危险。

总的来说,当家里有亲人去世时,家长们在调节好自己情绪的同时,需要对孩子进行相关的解释和支持。

那么,处于疫情发展的特殊时期,怎样做才能更好去帮孩子面对亲人的过世呢?

不回避、不敷衍的态度是前提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死亡”是很忌讳的话题,很多人都不愿主动去谈论。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的心理承受不了亲人的过世,在孩子问到“死亡”的话题时会有所回避甚至进行美化。

他们会告诉孩子:“你还小,等你长大就知道了。”或直接不许孩子谈论这个话题:“不许瞎说瞎问,你知道什么啊?一边玩去。”又或敷衍地回答:“爷爷去天上了……”“奶奶去旅行了……”

面对亲人的过世,孩子会有自己的体验,他们会出现身体或心理上的反应,如会感到疑惑、恐惧或不安,甚至会做噩梦。

如果家长回避或禁止谈论,孩子会觉得这个话题是不被允许的,他们也会压抑自己的体验,不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家长敷衍模糊地回答,却并不能解答孩子内心的疑惑,只会增加他们的对“死亡”的神秘感和恐惧感,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

死亡问题对孩子的心理或性格发展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父母在处理这种问题时,必须谨慎小心。适当的做法是:生活中不要刻意避免谈到死亡,更不要压抑孩子哀伤的心理,面对孩子的疑惑时,家长应该坦诚面对,不回避谈论,用正确的方式向孩子解释,帮孩子正确认识“死亡”,陪伴和疏导孩子的情绪。

直接、简单明了地进行解释

在谈论“死亡”的话题时,家长需要直接、简单地进行回答。

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死亡”的理解各有不同,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尽量避免使用似是而非或模糊不清的说法。

年龄比较小的幼儿

3至6岁小朋友们对死亡的理解有限,为了避免让他们感到恐惧,家长们可以不直接谈论死亡,而采用比喻的方式进行说明。

比如,家长们可以这样告诉孩子:树上的叶子,在春天时开始不断地成长、变大,到了秋天后,会变黄、慢慢落下来,变成泥土,而当下一年春天到来,又会有新的叶子长出来。我们就像叶子或花朵,会慢慢长大,也会离开。

通过介绍植物的凋零过程,让孩子明白“生长”和 “死亡”都是大自然的规律,所有的生命都是如此,并不是件可怕的事。

一些关于死亡的儿童绘本,比如《一片叶子落下来》《我永远爱你》等,就是用这个年龄段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们什么是死亡,家长们可以找来读给孩子听。

总的来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们不需要详细地介绍死亡,应尽量使用简单、温柔的词语进行表达,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形成一种对“死亡”理智且平和的态度,避免运用恐怖的词句,以造成孩子恐怖的心理阴影。

学龄期的孩子

6至12岁的小学生对死亡的理解在逐渐深入,也有了更多接触死亡的机会,比如宠物的死亡、熟悉的人逝去等。

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家长需要诚实地告诉孩子,亲人过世了,他们再也不会回来了,而不是用“旅行”或“出差”来搪塞。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死”和“生”是自然的事情,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任何生物,甚至是无生命的星球,如地球和太阳,也都有其寿命,终究会死去。一个人死了,心脏不跳动了,也没有呼吸了,他/她再也回不来了。但他/她的子女延续了其生命,他/她遗留下的思想、作品和事迹仍会被后人铭记不忘。

青春期的孩子

12岁以上的孩子的心智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他们对世界、人生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对死亡也具备了一定的正确认识。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需要尊重孩子对生死的不同看法,保持倾听的态度,陪伴孩子面对亲人过世时的悲伤、难过,以成人的方式和他们交谈,传达你的信息,表明你很关心他的感受。

尽量避免的解释方式

有的家长会把“死亡”解释为“睡觉”:“爷爷睡着了,他会睡很久很久”。这种解释很容易混淆“死亡”和“睡觉”两个概念,孩子可能会因这种解释而恐惧睡眠,害怕睡着了就会起不来了。

有的家长会用“旅行”的模式解释“死亡”:“外公到很远的地方出差了”“奶奶出去旅行了”。这种解释短时间可以安抚孩子,但一段时间后孩子会感到困惑,“怎么还没有回来?”“为什么去那么久?都不回来看我。”进而会对逝去的亲人产生怨念,觉得他们不告而别,不回来找自己,对孩子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还有的家长会编造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来解释“死亡”:“外婆去了一个美丽的世界,里面有鲜花、大树、小精灵……”想把孩子保护在像童话一样的世界里。孩子可能信以为真,觉得“死亡”后进入一个美好的世界。而当他们长大后,难以面对和接受人生真实而残酷的现实。

家长应该避免使用睡觉、旅行、童话的模式来说明“死亡”,这些都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困惑或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适当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悲伤

某个亲密的亲人过世,对家长本人是非常悲痛的事情,他们也需要处理哀伤的情绪。这个时候,父母家长们往往会本能地把孩子隔离在外,不想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痛苦。家长们会选择在孩子面前强颜欢笑,或者隐晦地告诉孩子,亲人“去旅行了”或者“去了一个很美的地方”。

虽然家长们的出发点是为了保护孩子,但是,孩子不能理解家长背后偷偷抹眼泪和当着自己面前的笑容,隐瞒让孩子感到自己与家长之间有了距离,还会让孩子觉得人死的时候是不应该流泪或悲伤的,表达伤心的情感是不好的。

他/她也会害怕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能会将悲伤隐藏在内心,把这样的模式逐渐带到自己的性格之中。

或者,家长对逝去亲人的隐晦说明会让孩子心怀疑问,可能会在长时间都保留疑问在内心,影响到孩子未来的生活。

家长可以在孩子看到你难过、流泪时告诉孩子:“因为奶奶过世了,再也回不来了,爸爸/妈妈想起了奶奶很难过。不过别担心,过段时间爸爸/妈妈就会好的。”

让孩子通过亲人的逝去、父母的悲伤明白,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死亡和哀伤,但是,痛苦也终将会过去。

鼓励表达,陪伴哀伤

如果过世的是和孩子感情很好的亲人,有些孩子会表现出悲伤、气愤、内疚等情绪。

父母不要说:“别哭了!哭有什么用?”“男子汉哭什么哭?”不要阻止孩子表达这些情绪。父母需要做的是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接纳他的感受,陪伴他一起面对哀伤。

如果孩子用简单的词句描述情绪反应,例如,伤心、害怕等时,家长要专心地聆听,尊重孩子的感受,表示明白他现在的感受;当孩子哭泣流泪时,家长可以告诉他/她,父母能够理解他的悲伤,他/她可以表达自己的难过,我们都对亲人的过世感到伤心。

家长需要陪在孩子身边,等待他/她的情绪慢慢平复。

当孩子能够在家长爱的支持和陪伴下,自然地表达出自己的哀伤,情绪慢慢地平复下来,他/她同时也会明白,对于亲人的过世,我们都会感到悲伤,会伤心流泪,这是人之常情。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悲痛,也会慢慢接受死亡带给我们的痛苦,这就是生命的一部分。

缓解悲痛,保持对亲人的记忆

为了缓解或者避免悲痛,有些家长会回避谈论已去世的亲人,或避免提起曾经和亲人一起的快乐时光。

实际上,我们应该保留对逝去亲人的鲜活记忆,也可以用一些活动寄托我们的哀思,缓解痛失亲人的悲痛。

我们可以把过世亲人的照片、孩子和他/她一起的照片、家庭旅游的照片、特殊节日聚会的照片放在一起,制作成电子相册,不时可以拿出来翻看;外出就餐时,想到亲人最喜欢的餐厅、菜式;旅游时提到曾经的一起出去玩的点滴趣事;看电视时谈起他/她最喜欢的歌曲、电视剧……我们可以谈论那些已去世的亲人的生前的点滴事迹,回忆他们的兴趣爱好,言谈举止,好象他们还活在我们中间,和我们一样地谈笑生活。

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画画,让孩子想象一下亲人还在时的场景,把逝去的亲人画出来,看到画时就像看到亲人一样;也可以让孩子给逝去的亲人写信,表达自己的难过和思念……

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我们所爱的人去世了,但他们的鲜活形象、生前事迹还留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继承他们优秀的品质、精神,他们虽然不在世界上了,但他们的精神长存,他们会继续活在很多人的心中。

这有助于帮助孩子认识到:当生命结束时,精神没有终止,依然存在。

逝去的亲人仍然活在我们的记忆中,他们的精神仍然留存在众人心中。

亲人的过世是悲伤的事情,也是每个家庭都无法避免的事情。

家长需要做的是理解和陪伴孩子度过哀伤期,如实地告诉孩子“死亡”是什么,教育孩子正确面对死亡,怀着爱缅怀亲人,从而更加珍惜生命,努力成就自己的人生。



 


 

下级站点:
叶集电大附属实验小学 皖西当代职业中专学校 叶集实验学校 叶集明强学校 叶集皖西当代中学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叶集中学 平岗街道中心小学 平岗街道秦冲小学 平岗街道武昌小学 平岗街道五里小学 平岗街道龙冲小学 平岗街道芮祠小学 平岗街道尧岭小学 平岗街道雨台小学 洪集镇大桥学校 洪集镇杨元小学 洪集镇中心小学 洪集镇桥集小学 洪集镇牌坊小学 洪集镇双墩小学 洪集镇初级中学 姚李镇大顾店初级中学 洪集镇唐畈小学 姚李镇中心学校 姚李镇中心幼儿园 大顾店小学 叶集区姚李镇灯笼小学 叶集区姚李镇莲花小学 龙头小学 叶集区姚李镇漫流河小学 姚李镇桃李幼儿园 叶集区姚李镇魏小店小学 姚李镇薛畈小学 姚李镇岐山小学 团山小学 三元实验 史河街道观山小学 史河街道茶棚小学 史河街道彭洲小学 史河街道新桥小学 孙岗乡中心小学 孙岗乡白楼小学 孙岗乡双塘小学 孙岗乡松棵小学 孙岗乡汪岭小学 孙岗乡玉皇小学 孙岗乡明德小学 孙岗乡断岗小学 孙岗乡尹堰小学 孙岗乡大畈小学 三元镇中心小学 三元镇梓园小学 三元镇老桥小学 三元镇僧窑小学 三元镇四林小学 三元镇王店小学 三元镇新塘小学 三元张塘小学 三元福和希望小学 孙岗初级中学 姚李镇新星实验学校 三元中学 洪集镇大桥学校 平岗街道中心小学 平岗街道秦冲小学 平岗街道武昌小学 平岗街道五里小学 平岗街道龙冲小学 平岗街道芮祠小学 平岗街道尧岭小学 平岗街道雨台小学 平岗初中 六安叶集职业学校 桥店中学 叶集二小 看花楼小学 姚李新星实验学校 姚李初中 叶集第一小学
关于我们 | 负责声明 | 客服邮箱:3129473871@QQ.com |
Copyright @ 2014-2030   叶集区 版权所有
地址:
微信公众号
收起
展开
扫一扫,进入手机版!
扫二维码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