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集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文章资讯 > 经验交流 > 文章正文

关注师生心灵,构建和谐校园 青岛一中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做法

发布于:2016/1/14 13:52:08已经浏览:58414次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青岛一中多年来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自1994年以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自2004年以来又是一个深入发展的时期,本着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纵深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我校的心理教育工作已形成了一套整体的运行机制,回顾我们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总结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高度重视,设施齐全,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各项保障。

青岛一中是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学会会员单位,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佳学校、全国第三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先进学校、青岛市“AAA级健康校园”。学校分管校长、主任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都是学会会员。

1、配备齐全,软、硬件设施完善先进。

专职心理教师2位,兼职心理教师5名。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心理放松室、并配备有电脑、打印机、录音机,心理测试软件,心理训练放松带,专用的心理教学参考书等,学校还专门为心理室订阅了有关心理教育方面的杂志,2009年教育局为局属部分高中配备了一整套咨询室设备,如沙盘、咨询座椅、团体咨询包、靠垫、专业测试软件、一体机等,这些都为我们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

2、专业提高,发挥心理教师的自身优势。

我校的两位心理专职教师,老、青组合,两位老师均取得了《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证书》和《心理健康辅导员职业培训合格证书》。老教师传帮带,青年教师也不断的学习提高。吕文光老师,中学高级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多年,被教育局教研室聘为市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成员,兼职教研员,多次在市心理教研活动中发言,2004年参加了山东省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班级辅导活动课研讨会,并在大会上做了题为《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青岛一中心理健康教育历程》的典型经验介绍发言;并举行了《扬帆起航》的省公开课,省心理协会会员,多次在全省学习心理研讨会上,举行公开课、观摩课等。2010年荣获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张婉婷老师,毕业于心理学专业,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多次参加省内外的心理教育教学培训,2005年参加了由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组织的省级规范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的学习、2007年参加了青岛市心理健康教师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在吕文光老师的指导下,2006年开设了青岛市区片公开课,2007年开设了青岛一中青年教师汇报课,2008年参加青岛市高中心理健康优质课评选获得了一等奖。2009年荣获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称号,现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心理专业)在读。

3、引领提升,定期邀请专家进行指导。

学校积极发挥专家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积极整合社会资源,聘请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专家定期来我校进行指导培训。他们不仅为师生开展专题报告,还就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学校先后邀请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莱西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主任李绪坤、全国著名成长心理学专家、著名心理咨询师、督导师石卉博士等来校进行讲座及指导。

二、立足课堂,拓宽渠道,全方位的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我校在高一年级广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高二、高三年级以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课受到学生的欢迎,成为我校特色教学内容之一。

   多年来,我校的心理教育注重三个结合:一是科研与实践相结合,二是课堂教学与心理咨询相结合,三是心理老师与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相结合,这三个结合的作用,形成了合力,使我们的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心理教育对学生成长与成功的远程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心理健康教育已融入我校的教育与教学中,并发挥了其他学科和班主任工作无法替代的作用。

    1、着眼学生,全面开课并上好每一堂课。

1)对高一学生进行适应性的教育。学生刚入学有许多学生不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不适应老师讲课的方法,不适应自己在新集体中的位置,留恋初中同学,不知怎样学习等等许多问题。期中考试后,问题就更为突然。许多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和名次,心里无法接受,情绪悲观,焦虑不安,尤其一些家长更为严重。高一作为我校心理教育的重点,心理课程的内容分为心理健康教育及学习方法与策略指导两个方向。模块考试前,要讲如何正确评价自己,重新确立自己的方位、高中生人际关系等。由于是解决了学生实际上的问题,所以心理课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

    2)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基本适应了环境,学生的思想普遍有些放松,但由于繁忙的课程安排,心理课不能以班级辅导的形式开展,所以我们采取不同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高二除了青春期性教育外,还要进行学习方法的介绍。我们采取由学生自己介绍,榜样就在身边,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确立自己的目标与理想,为高三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3)高三阶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和考试心理指导,是我校心理教育的重中之重。高三学生的心态如何,对他们的复习效果和考试成绩是至关重要的,多年来,我们对高三学生主要开设了高三高考心理辅导专栏,同时为每位学生发放高考辅导专刊《憩心林》,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和考试心理的指导,使学生正确评价自己,从而确立自己的近、远目标,学会考试心理的调整。

    2、开展咨询,及时做好疏导调试。

心理咨询是帮助拯救人灵魂的工作,是极其重要和有价值的。我校学生有问题多数自己会主动找心理老师咨询,使问题及时得到疏通、调适、解决。我们坚持对来访的学生进行跟踪并做好记录并开展了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的个案心理咨询、预防、治疗工作。为同学们定期开放心理放松室,放松室配备沙袋、放松床等器材,同学登记预约后,可进入放松室。

    3、四位一体,形成有力的联动机制。

我校心理教育多年实践,使大家认识到开展好心理教育不仅仅是心理老师的责任,必须要学校、心理教师、班主任、家长四位一体、有机结合,形成整体合力。

我们为高一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开学之初,为了更好的在高一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开展了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工作:设计了青岛一中心理健康档案表,学生填写后作加密保管。内容涉及基本情况;我看我自己(自我评价);我的最爱(自我意识);学生自答(生涯计划);特殊家庭情况和对心理教育开展的要求建议等。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更全面的了解学生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班主任会时常介绍部分有需要的学生来咨询室谈心,同时心理老师也会定期将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尤其是高三年级,如何解决学生面临的压力困惑等方法,会将整理出的材料发给班主任作为参考。其实每位班主任老师就是学校的兼职心理教师,他们会定期对班主任进行主题心理培训,如《成功有效的双向沟通》《竞争合作、发展共赢》,班主任们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在活动后谈出感悟,这样的参与可以使他们换位思考,并利用班会时间为学生进行类似的培训。这样的班主任培训深受大家的欢迎。

 

三、整合资源、创新载体,以科研引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1、创办心理专刊(专栏),出版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2004年开始筹划创办青岛一中心理健康辅导专刊,在经过多次讨论后,定名为《憩心林》,希望通过此专刊能够更多的与同学沟通,并通过这种方式把更多的心理知识、调整心态的好方法与同学们分享。2005年设想以杂志形式发放,但考虑到内容杂乱,很难确定主题,而且不方便学生的阅读,所以仅2005年第一期是以杂志形式发放,2005年第二期确定了将《憩心林》以小报形式编辑,4版反正面,适合学生阅读,同时主要针对高三年级编辑,并以电子邮件和心理咨询箱的形式向全校进行征稿。为配合高三年级的升学心理指导,特别以板报形式创办了高三心理辅导专栏,每期专栏以“心理调试”“技巧心理”“高考心情故事”三大板块全面介绍心理应试技巧等。2005年出版《憩心林》共6期(其中高考心理辅导专栏刊4期),2006年出版《憩心林》之高考心理辅导专刊3期;2007年出版4期;2008年出版3期。共计16期。自2008年《憩心林》将编辑适合基础年级阅读的专刊以及教师心理调试专刊。2009年出版5期,2010年出版《憩心林》合刊。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比较特殊的课程,课程效果无法量化,没有教学大纲,没有专门为高中编写的教材,心理课讲些什么内容,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每学期教育局的教学课程计划中会对心理课的授课内容给予指导,并提供参考教材,我校会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做好计划总结,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已经总结出一套适应我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思路,并把优秀的课程教案汇总整理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2011年《青岛一中校本教材系列之心理健康教育》已编辑完成,拟于2012年正式投入使用。

2、加强课题研究,以科研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青岛一中主持的青岛市家长学校研究会课题“家庭教育中应当遵循的心育原则”经专家组评审,于2005110日结题。课题经过两年的准备,20023月申报。课题的研究旨在使心理教育理论落实到家庭教育实践中,解决青岛一中学生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心理健康教育难题,提高家长教育的水平。经历了两年半的潜心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除归纳出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整理出家教中可能出现的教育误区外,还形成了家庭教育中心育的三方面原则。在整个研究的开展过程中,涌现出了多篇获奖论文,成效显著,此课题作为经验推广,心理科研课《家庭教育中应当遵循的心育原则》获青岛市家长学校研究会科研课题一等奖。学校多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评选,每年都有几十位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论文获全国、省市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2005年我校获《成功教育优秀案例》优秀组织奖;

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三年申报了青岛市教育系统调研课题。2008年《青岛一中2008级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获青岛市教育系统调研课题二等奖,2009年《青岛一中教师心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获三等奖,2010年申报了《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3、开展调查研究,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第一手数据材料。

学校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状况的测试及问卷调查,学校对入校新生做相关测试,测试结果分为学生版和家长版,学生版当场反馈给学生,他们可以了解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家长版的内容通过家长会打印出来发给家长,以便家长配合学校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同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在心理专刊上归类,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并在家长会上发放家长专刊,以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提出策略。特别针对高三年级学生,在高三年级学生刚刚进行了第一次模拟考试后,学校有意针对其心理状况,给与适当的心理辅导,使高三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备考,以最佳的心态应考。心理室协同高三年级主任、副主任以及部分班主任,对高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在经过分析后将调查的结果反馈给高三年级主任及班主任,并以心理专刊《憩心林》,针对全体高三同学们提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尽心了回复,主要以问答模式进行,即同学提出问题——问题原因状况分析——教师给出几点解决建议——小贴士。

4、加强网络建设,开设校园心理健康园地。

建立了校园心理网页,主要开辟了五个栏目:(1)心理健康教育动态: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2)心理导航:主要对教师、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加以疏导;(3)心理驿站:一些赋有哲理的心理小故事,心理放松文章选登;(4)心理论文:任课教师、班主任撰写的心理论文交流平台;(5)心理测试:多套心理测试题目,主要链接一些测试软件:如学习适应性(AAT)、学习动机诊断测验(MAAT)、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注意力测验(QPT)、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等等。2008年校园心理网页融入学校的主体网络建设中,我们也就部分栏目进行了修改,现在“身心健康”栏目下,开设了“心理热线”、“保健知识”等模块。2010年学校网站改版,心理健康栏目正在升级建设中。

5、组织心理社团,成立心理团体辅导小组。

2005年以来,学校在每年都与校团委联合,招募心理社团成员,通过社团活动或课外活动小组的形式,着手培养高中生的各项心理能力,帮助、促进其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采用活动、讨论、反思等方式,使学生在辅导过程中能够放松身心,学有所成,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每年来我校实习的心理专业大学生也会参与进来,从招募到辅导,社团办的有声有色,收到同学们的欢迎。2008年为了满足更多想要参与心理社团的同学们的需要,特别开办了三个专题辅导小组。至今,心理社团每年都定期招募人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四、整合资源,关注教师,构筑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体网络。

我校对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以教师之间的合作,师生间的互动这种新课程要求为契机,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学校已开辟的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在实践中生成了特色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体系。多来来一直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1、培训多样,主题活动成效显著。

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举办讲座,邀请专家为老师们进行指导,也会配合师德活动月举办主体讲座,如礼仪讲座等,每次培训都为老师们发放培训资料。通过教师培训、训练等多种方式,向教师渗透心理健康自我保健意识和方法,使每位教师都能主动关注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并逐步提高他们自我心理教育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指导教师处理好校内人际关系,尤其是与学生的关系,培养“合作精神”、曾开展以“换位思考”、“双向沟通”、“自我调节“等作为培训的主题,同时也会根据不同阶段教师们的要求开展相应的培训,参加培训的老师们都会撰写培训心得,并把自己的体会进行分享。

2、普及知识,促进教师心理知识提升。

   学校有专门的校园网络心理阵地、以及校园报纸,为老师们提供心理健康小贴士,帮助老师们环节心理压力。学校通过板报橱窗、知识讲座、心理疏导等有效形式,真正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3、做好调查,开展相关的专题研讨。

为教师开展相关资讯定期做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心理状态以便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教师提供专门的心理咨询时间和空间,能够及时解决教师遇到的心理问题。根据某一必要主题进行专项研讨,提出问题,分享个人经验,实施于实践,总结并推广经验。探索出一定的科学途径,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使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因素,以学生心理成长为主要目标;同时注重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向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老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反思形成有科研价值的心理论文,参与评选。

4、组织活动,调节教师心理状态。

组织学校教师参加参加全国省市心理论文评选,收获颇丰。组织参加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和论文的评选,组织参加全国第三届健康杯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成果评选。学校老师的多篇论文取得奖项,同时学校还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学校高度关注教师自身的教育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改善教师的内心状态,积极开展教育与疏导工作,为老师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如健步行、广播操比赛、奥运知识竞赛等趣味活动,让广大教师为自己营造积极乐观的心理环境,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保健工作,学会宣泄与转移压力,以便随时调节自己的心态等。

 

五、及时总结、不断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做好反思。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好,重视是先决条件。

学校心理教育必须从可有可无的工作,变为学校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来抓,把赶时髦、当点缀变为学校日常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有机的组成部分。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成果无法量化,所以它的教育效果看似很小,但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需要得到应有的重视。

2、心理老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自我调解能力。

来咨询者会向心理老师倾诉许多“心理垃圾”,我们要帮助他们清除掉这些“垃圾”,时间长了,没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解能力会被感染,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心理老师还要有丰富的生活和工作经验,最好是有一定的教龄和社会阅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全面了解学生,是理解学生,做好心理疏通工作的前提,学生只有“学其师,才能信其道”,心理教师要有较强的亲和力,使学生信任你,依赖你,才能畅所欲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年轻的教育方式,她以发展性的教育模式在学校运行,她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育,可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现已成为我校一种特色教育,我校将继续深入的探索并开展下去,以此优化全校师生心理环境、排除学生心理障碍、促进师生心理健康,从而必将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下级站点:
叶集电大附属实验小学 皖西当代职业中专学校 叶集实验学校 叶集明强学校 叶集皖西当代中学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叶集中学 平岗街道中心小学 平岗街道秦冲小学 平岗街道武昌小学 平岗街道五里小学 平岗街道龙冲小学 平岗街道芮祠小学 平岗街道尧岭小学 平岗街道雨台小学 洪集镇大桥学校 洪集镇杨元小学 洪集镇中心小学 洪集镇桥集小学 洪集镇牌坊小学 洪集镇双墩小学 洪集镇初级中学 姚李镇大顾店初级中学 洪集镇唐畈小学 姚李镇中心学校 姚李镇中心幼儿园 大顾店小学 叶集区姚李镇灯笼小学 叶集区姚李镇莲花小学 龙头小学 叶集区姚李镇漫流河小学 姚李镇桃李幼儿园 叶集区姚李镇魏小店小学 姚李镇薛畈小学 姚李镇岐山小学 团山小学 三元实验 史河街道观山小学 史河街道茶棚小学 史河街道彭洲小学 史河街道新桥小学 孙岗乡中心小学 孙岗乡白楼小学 孙岗乡双塘小学 孙岗乡松棵小学 孙岗乡汪岭小学 孙岗乡玉皇小学 孙岗乡明德小学 孙岗乡断岗小学 孙岗乡尹堰小学 孙岗乡大畈小学 三元镇中心小学 三元镇梓园小学 三元镇老桥小学 三元镇僧窑小学 三元镇四林小学 三元镇王店小学 三元镇新塘小学 三元张塘小学 三元福和希望小学 孙岗初级中学 姚李镇新星实验学校 三元中学 洪集镇大桥学校 平岗街道中心小学 平岗街道秦冲小学 平岗街道武昌小学 平岗街道五里小学 平岗街道龙冲小学 平岗街道芮祠小学 平岗街道尧岭小学 平岗街道雨台小学 平岗初中 六安叶集职业学校 桥店中学 叶集二小 看花楼小学 姚李新星实验学校 姚李初中 叶集第一小学
关于我们 | 负责声明 | 客服邮箱:3129473871@QQ.com |
Copyright @ 2014-2030   叶集区 版权所有
地址:
微信公众号
收起
展开
扫一扫,进入手机版!
扫二维码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