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上海地铁站工作人员在进站口发现一名男童,经询问,原来孩子前一天就从昆山的家里离家出走,在上海玩了一天后迷了路,在外面农田里睡了一晚。
	警察多番询问,倔强的男孩却始终不愿说出父母的联系方式,直到民警在孩子随身携带的塑料袋里找到一本户口簿,才知道孩子想回山东老家找爷爷。
	昆山到山东,沿途八百多公里,这是与父母发生了多大的矛盾,才让他带着户口本就敢离家出走?
	网友纷纷评论:是个狠人!
	家有“倔强娃”,爹妈苦哈哈。脾气一上来,火山就爆发。
	殊不知,倔强的孩子若是正确引导,“任性”也能化作“韧性”,未来可能更接近成功。
	倔强,是自我意识的觉醒
	昨晚睡前,我顺手拉上了窗帘。
	没想到,三岁的儿子忽然开始打滚哭嚎:“我要自己拉窗帘!”
	只好重新拉开,再由他亲自拉上才罢休。
	在他看来,一切事情与他有关的事都要自己来做。
	水杯的盖子要亲自拧开,卫生间的门要自己关,吃饭的碗要自己拿,否则就得一切推倒重做。
	回想之前,无论如何鼓励他跟别人交换玩具,他都怀抱着自己的东西死死不撒手。
	家人朋友调侃他又倔又小气,我也曾在心理暗暗担心:这样的性格,长大了可怎么管?
	正如视频中这个小宝宝,因为调皮而被爸爸打了屁股,小不点非但没有哭喊,而是追着爸爸要为自己的屁股讨回公道。
	这位倔宝宝据理力争的样子让人又气又笑。
	但是,毫无疑问,他始终坚持在维护的,其实是自我的权利。
	事实上,孩子的倔强,是源于自我意识的萌芽和发展。
	瑞士儿童心理专家让·皮亚杰曾经得出这样的结论:
	0—6岁的儿童,几乎将他们全部的热情和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自我的建构中。
	正因如此,婴儿才能形成自我、走出自我,塑造出我们所期望的创造力、幸福感、独立性、意志力。
	当你发现自己养了一个“倔宝宝”,那么恭喜你,这说明孩子心理条件非常健康,完全懂得“自我服务”。
	当ta产生了心理需求,于是选择了一种方式,来服务于内在的需求,这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力量。
	此时,如果强行给孩子加标签,不允许孩子坚持自我,就会损害他自我意识的完整。
	将来一旦遇到挫折,或者遭到不公平对待,就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从而退缩。
	倔强的孩子,更有主见
	大名鼎鼎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从小就是个倔强的人。
	纪录片《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曾提到,儿时的他总是坚持己见,常常因和人争辩而跟人吵得不可开交。
	一次,12岁的小比尔在餐桌上又跟母亲争辩起来,情绪激动时忍不住对自己的母亲大吼。
	一向做他和母亲之间“和事佬”的老盖茨也气急了,将一杯水直接泼到了比尔脸上。
	但小比尔并不因此而屈服,反而对父亲高声叫嚷道:“感谢你为我洗澡。”
	面对这样的局面,小比尔的妈妈既没有狠狠地批评或是打骂孩子,也没有把他关起来,让他反思。
	她选择了对父母来说最艰难的一条路:蹲下来,和孩子一起寻找问题。
	她觉得,孩子出了问题,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错。
	于是,她们全家都去接受心理咨询。
	医生说,小比尔的内心十分独立,很有主见。
	她建议父母尊重孩子,适当放手,在心理层面给他一定程度的自由,他的人生命运应该由他自己来掌握。 
	比尔父母接受了医生的建议,给予他足够自由的成长空间。
	当比尔决定从哈佛退学时,母亲了解儿子的真实想法后,决定尊重他,还帮助他开办公司。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性格倔强的孩子在学业上,以及今后在工作方面都会比较成功。
	因为他们的意志不会轻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还会坚定地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尊重孩子的倔强,才能给ta坚持自我主见的力量。
	不可否认,比尔·盖茨原本优越的家庭条件是他得以成功的必要条件。
	但是,正因为妈妈保护了他的倔强,才能让他在后来敢于坚持自我,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                                                  
	倔强的孩子,目标更坚定
	意大利电影《听见天堂》是根据著名盲人电影音效大师──米可·曼卡西的经历改编。
	米克从小就怀有一个电影大师的梦想,却被意外走火的猎枪伤到了眼睛,世界从此只剩下模糊的光影。
	倔强的男孩害怕黑暗,却不愿屈服。
	刚进入盲校的米可被问到能不能看见颜色时,他总是回答:“一点点。”
	偶遇帮佣的小女孩,他不仅摸索着帮她修好了自行车,还蹒跚着骑行,想要带女孩逃离这里。
	当米可发现自己的眼睛逐渐恶化,直至完全看不到时,他尝试着不断地开关台灯,最后只是很冷静地说:“灯坏了,没有亮。”
	唐老师看出了男孩忧伤和倔强,于是安慰他:“音乐家在弹奏时会把眼睛闭上,因为这样可以感受更强烈的音乐,音符会蜕变,变得更有力量。”
	米可忽然领悟:“我还有灵巧的双手,有趣的鼻子,敏锐的耳朵,这些都是我拥有的力量。”
	他开始用听觉来记录世界上的一切,他和朋友们收集自然中的各种声响,用录音机和胶带制作出声音的季节。
	在他录制王子解救公主的广播故事时,为了达到最好的音效,甚至偷偷溜到工厂里收集大火的声音,制作成喷火龙的怒吼。
	尽管,同为盲人的校长始终以“盲人怎么能够拥有梦想”来压制米克,但倔强的他却没有放弃自己追梦的决心。
	最终,蒙上眼睛的人们欣赏到了这一幕属于盲人的故事,听见了天堂里花开的声音。
	长大后的米可也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正是这份倔强,让米可没有对自己的失明自怨自艾,而是用上帝给他的另一扇窗发现世界的另一种美,给生命一个最惊艳的回馈。
	倔强的孩子一旦确定目标,便能无所畏惧,所向披靡。也更容易实现理想,获得成功。
	孩子脾气太倔强该怎么办?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倔强的孩子大多偏向“胆汁质”气质类型。
	他们容易产生热情,也容易被周遭的事物左右情绪。
	因此,为了避免“倔宝宝”钻牛角尖,我们还需多动脑筋。
	1. 宜疏不宜堵
	倔强的孩子,大多拥有十分独立的见解和个人意志。
	若以粗暴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就会同你顶撞,亲子关系将会陷入“权力之争”。因此,孩子的“倔脾气”上来时,我们先要冷静下来,设法弄清楚他们此时内心的需求。
	当他们的需求被理解时,他们的倔脾气大多会自行降温。
	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尊重他们的倔强,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他们不懂变通,未来会吃亏。
	尊重孩子的倔强,才能真正允许孩子体验自己的生命。
	2. 允许试错,体验后果
	有些时候,当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倔强的孩子可能根本听不进去家长的话,很难做到冷静下来,耐心沟通。
	这时候,不妨给予孩子自己尝试的空间。
	让ta在童年有机会试错,知道哪些方式可行,哪些不可行,这些经验可以避免孩子未来再去走弯路或者遇到重大挫折。
	如果童年过于压制,连自我意识都被包办,他们积压的生命力量,会在父母未来松手的那一刻遇到更大的爆发。
	3. 去“情绪化”,规则先行
	如果倔强是感性,那么规则就是理性。治理感性的最好方法,就是由理性来控制。
	因此,随着孩子智力的发展,我们要树立孩子的是非意识和规则意识,提出充分的理由告诉孩子什么事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有了判断是非的标准,孩子拥有了自己的理性,便能自己处理事情。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曾国藩曾说:“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养育倔强的孩子,总是更加辛苦。
	但倔强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也是孩子实现“自我寻找”必不可少的部分。
	跟个性倔强的孩子交流,家长要有技巧,更要有智慧,要用自己的高情商去引导他们。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如虎添翼,为了目标而坚持自我,从而掌控自己的人生。
	文章作者:巢小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