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文章资讯 > 人际关系 > 文章正文

害羞≠社交恐惧

发布于:2019/6/4 14:26:44已经浏览:97549次

那是在上学前班的时候,Marla Genova被小伙伴偶然间踩到手,她受不了被人关注,差点退学。如今她37岁,是耶鲁大学药剂科的研究人员,回忆起当年的事情,她说道:“我妈妈不会再让我回去的。”

那是Marla Genova记忆中第一次害羞,但是在她印象中,害羞的情况远非仅此。在幼儿园期间,她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在初中,她第一次惊恐发作;在高中,她要求老师把她调回到低年级,因为在低年级里她可以少做几次自我介绍。那时候,她会“故意”忘穿运动服,这样就能不参加体育活动,坐在一边。上大学期间,为了避免上台演讲,她甚至会翘课。而在应聘的时候,她对面试官说:如果这项工作要和人打交道,自己宁可放弃。“一想到被人盯着看,我就感到紧张。”

直到后来,参加了学院里的焦虑测试,她才明白自己并不仅仅是胆小,而是社交恐惧。她说:“我进去参加测试,被确诊了。”

美国焦虑与抑郁协会对社交恐惧作出如下描述:“在社交或展示自己的场合中,对于被他人关注、评价抱有极端恐惧”。在美国,约有1500万人受困于这种病理性障碍。

与焦虑不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助理教授Koraly Perez-Edgar对于“害羞”的解释是:害羞这个词更多强调主观感受,指的是有些人愿意与他人互动,又感到不舒服。

“害羞的人也许这样想:我希望自己多参加活动,或者是:我有些退缩,有点不舒服”,Genova 说,“而社交恐惧则是自己脑袋里控制不住的想:我怎么了?为什么说不出话?这事儿能这样过去吗?人们会觉得我很奇怪,我要赶紧离开这儿,往后几天我都阴云密布抬不起头来。”

那么,人为什么会害羞?

许多父母都知道,基因相同的两个孩子也会有完全不同的性格。John Walker是曼尼托巴大学心理健康临床部的教授,兼圣伯尼菲斯综合医院焦虑症项目的负责人。关于害羞,他说1岁所有的孩子无一例外都会表现出害羞。

“有的孩子和年轻人非常害羞拘束,而有的人非常外向大胆。我们有证据证明两者之间在基因上有明显的关联。”

Perez-Edgar指出:当无法理解或者控制周边环境(尤其是社交环境),有的孩子会在生理上出现退缩倾向。有的幼儿会过于在意他们认为对自己有威胁的事物,不太可能抛开害羞和焦虑。有的孩子被人随意的一瞥,就会以为对方不认同自己,还有的孩子对跳盒小丑特别紧张。她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2011年的《儿童异常心理期刊》上。

她说“人们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在生理上和社交环境中发现潜在的危险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如果风吹草动就紧张不已,感到威胁无处不在,那就容易表现出害羞和退缩行为。”

有的孩子会在生理上出现退缩倾向。有的幼儿会过于在意他们认为对自己有威胁的事物,不太可能抛开害羞和焦虑。有的孩子被人随意的一瞥,就会以为对方不认同自己,还有的孩子对跳盒小丑特别紧张。她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2011年的《儿童异常心理期刊》上。

Perez-Edgar称,环境因素也会对害羞退缩行为产生影响。父母对孩子过度严厉或者过度保护都会引起孩子对社交的害羞和焦虑。另一方面,如果有一两个好朋友,孩子长大后更有能力调整自己。

“在成长过程中,环境和经历对于儿童的发展及其重要。”

与害羞告别

害羞不是坏事,在特定的场合下,害羞甚至是优点。Walker称,害羞的人善于倾听,也更能理解他人。

对于孩子来说,学会轻松自如的与人交往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不仅有益于提高学习、工作,还可以保持身心健康。Walker称:“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我们在生活的许多领域事半功倍,因此帮助一个害羞的儿童建立自信非常重要。”

以下个方法可以帮助害羞的孩子成长为健全的成年人:

1.检视自己的期待

Perez-Edgar称,孩子不必成为派对明星、足球队队长、或者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做父母的应当让孩子“愉快的做自己,当他们想与人交往的时候,可以轻松自然的与人交流”。

如果孩子不喜欢根一大群人聚在一起,只喜欢独自一人,或者只和一两个小朋友一起玩,只要他们自己感到愉快,父母就不必干涉。但如果孩子感到难过,父母就应当加以重视。

2.及早干预

Perez-Edgar称,害羞的人格通常是小时候发展起来的,这种退缩或者孤立的状态会贯穿人的一生。“如果一个成年人有社交恐惧,TA往往在小时候就很容易焦虑。”

Walker是《战胜羞涩》的合著者,他鼓励父母们少看电视电脑,多陪陪孩子。对于害羞的孩子,在关切的目光注视下,他们更有勇气参加聚会、体育活动、与朋友交往。Perez-Edgar认为,即使每天只花很少的时间和孩子待在一起,也有助于缓解他们的社交恐惧。“孩子们会意识到他们可以与人交流,即使今天很糟糕,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对于父母来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干预的难度越来越大。Perez-Edgar补充道:“在孩子5岁的时候,只需要每天花一些时间悉心照料即可,而等孩子长到15岁,就必须得看医生了。显然前者容易得多。”

3.慢慢来

如果第一步顺利完成,孩子可以参加聚会,先别急着把整个班级的孩子都请到家里,办一个“惊喜大派对”。就像学游泳,不能把刚沾水的孩子扔进深水区,你得帮孩子适应。学游泳的时候,孩子先把身体打湿,慢慢地就不怕泡在水里,社交也一样,让孩子在社交环境中慢慢找到安全感。

Walker建议,要想建立人际关系,可以先给后得。如果孩子想邀请朋友一起玩,你可以先帮他们做个pizza,或者让他们自己去蛋糕房买一款点心。Genova说,要想让孩子们感到“聚会”这场小冒险其实并不危险,可以跟他们说:就花半个钟头在聚会上露个脸就行。要尽量说服孩子。

4.让时间治愈一切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慢慢的学会应对不同的场合,也会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Perez-Edgar说:“所幸,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的越多越从容。”当孩子们进入大学,他们也许会回想起第一次入学,见到新同学的场面,那时候大家都抱着新奇的态度。当他们走上工作,也许会发现自己更能胜任独立工作的职业。

Perez-Edgar:“我们并不要将害羞的孩子改造成拿佣金的销售员,我们需要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定位。如果他们认为自己适合当个会计,或者当个实验室里的研究人员,那就很棒。”

5.寻求帮助

自从Genova认识到自己有社交恐惧,她就参加了一个治疗小组,在小组里,她发现自己真正被理解了:“小组成员们都和我一样惧怕社交,我发现自己并不孤单,真好。”治疗小组利用认知疗法帮助成员们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成员们经常要做一些小任务,比如在课堂上提一个问题,或者邀请朋友一起喝咖啡。随着治疗的进行,Genova完成任务越来越顺利。“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存在许多不合理的观念,自己的行为也随之得到改善。”

现如今,她在社交上仍有一些困难,但是她已不再退缩。她带领团队完成阶段训练,研究焦虑人格的治疗方法,创办网站提升公众对于社交障碍的认识,还在焦虑互助小组中指导其他人。她甚至在Toastmaster完成了10分钟的演讲。谈到那段经历,她说:“演讲结束后,我感觉自己站上了世界的巅峰。”

她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刚认识现任丈夫的时候,因为害怕被他的同事们品头论足,她拒绝去他工作的地方。几年后的今天,她已可以自如的与任何人来往。“现在,这就是我有生以来最好的时候。”

下级站点:
关于我们 | 负责声明 | 客服邮箱:3129473871@QQ.com |
Copyright @ 2014-2030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教育教研室 版权所有
地址:合肥市长江中路232号
微信公众号
收起
展开
扫一扫,进入手机版!
扫二维码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