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一中心理健康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文章资讯 > 亲子关系 > 文章正文

孩子,走进你让我找到了爱的底色

发布于:2020/8/9 10:31:39已经浏览:82803次

    美国演讲家马文·马歇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我们细心种下的花朵没有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生长时,我们不会去责怪花,而是会去寻找为什么没有长好的原因。可是,当我们的孩子出现出现问题时,我们却总是责怪他们,而且夹杂着不满和唠叨。”

01.对比中,发现了什么是爱的底色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种在阳台上的百合花和孩子。都是自己的最爱,可结合上面这句话想一想,还真和马文·马歇尔说的一样。

    说起对百合花的喜爱,我会自然而然的关注它们每一个生长阶段的过程,生怕自己错过或者遗漏了它们每一个细微里的变化。从它们发芽就开始担心它们生长的地方会不会因为太小,太拥挤而导致营养不良和后期能不能茁壮成长;也会因为担心自己给它们施肥过多而愿意静下心慢慢尝试;甚至在给它们浇水的时候,也总要看看浇多少的水才更适宜。

    当我在回忆起这些诸多的细节时,我确实发现自己没有因为那些如期绽放的百合,而责怪那些在同样环境中没能如期绽放的百合。相反,我对没有绽放的百合反而心生怜惜,内心里就想找寻它们没有长好的原因。为此而去努力,好让百合茁壮成长,自由绽放。

    然而现在回头对比想了想自己对孩子的态度,确实是截然相反的。

    就拿这次月考成绩来说,孩子考得并不理想。当时的我似乎并没有因此而过多地责备孩子,表面上看自己是可以接受和理解孩子的。但却发现自己偶尔也会在平时的言语中,带着习惯性的评判忍不住要说她几句。而这样的想法在我的内心认知中,还常常误认为这是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和尽责。

    从心理学来说:父母的唠叨是出自于一种紧张、不放心、很多时候是说出来让自己安心,不是说给孩子听的。父母通过唠叨,向自己也向孩子证明:我能够对孩子做的都已经做了。

    由此,我感到自己在面对孩子的考试中,对待孩子的态度还不如对阳台上的百合,那么的在意和足够地关注。至此,我才意识到,我早已丢失了内心中对孩子那份爱的耐心。当我明白自己的缺失后,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找到对孩子那份爱的底色。

    于是,书籍成了我找寻答案的最快途径和解答疑惑的法宝。我很庆幸在书籍中遇见了老表演艺术家秦怡。她的故事让我彻底懂得了爱孩子的底色究竟是个什么概念。

    秦怡只有一个孩子,而这个孩子的智力只相当于五六岁的孩子。除此之外,孩子还有狂躁症,在发病时还会打的秦怡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对此,秦怡并没有因为孩子而抱怨和放弃对孩子的爱。她在生下孩子的那一刻就告诉自己,不管孩子是什么样子,她就想好好爱这个孩子,没有任何理由。尽管孩子被确诊为弱智,甚至发病时还打她,都没有减少她对孩子的爱。反而,让她更加想用自己一辈子的时间,好好地疼爱这个孩子,没有理由,没有条件,也无需任何回报地去爱和陪伴她的孩子。

    从秦怡对孩子的爱里,我发现自己对孩子的耐心确实不够,还有对孩子说话的的态度也没让孩子的心感到温暖。我看到自己在为人母后的自以为是,还经常会因为孩子发生一点点的过错就唠叨,指责和评判,没有耐心和宽容;没有给孩子一个稳定的情绪;也没有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更没有做到关注孩子内心里的那份需求;甚至把对孩子的爱变成了一种评价孩子表现好与不好的条件和要求。

    秦怡对孩子的爱让我彻底明白了爱的底色究竟是什么:爱是对孩子的一份耐心和尊重;一份面对和承受孩子在成长中变得好与不好,但却依然会用心去爱的热心和包容;爱是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用温暖的言语和稳定的情绪,去表达内心里对孩子那份爱的温度和坚信;爱更是来自于心底里的没有理由,没有条件和不要任何回报的付出。这些让我彻底明白了秦怡对孩子的爱是那么的纯粹和无私。这正是我心中所丢失和想要找回的那份爱的底色。

    记得曾经的我在面对孩子到来的那一刻,同样拥有对孩子满满的爱,甚至觉得这份给予孩子的爱还不够多。而孩子在我心中不管怎么样,也都会让我觉得她是最可爱的。而今,这些都消失了一样,出现的只是对彼此的误会和痛苦。

    所以,我只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丢了这份爱的底色?

02.为什么我会丢失对孩子爱的底色

    在《菜根谭》中,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位搭船过江的博士,在船上闲聊问船夫懂不懂文学、历史学、动物学以及他自己所知道的其他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对此,船夫在一一回复不懂之后,却被他嘲笑是一个样样不懂的饭桶。

    不久,天色忽变,风浪狂起,船随时都会被打翻,博士早已被吓得不知所措。此刻,船夫问他懂不懂游泳,博士回复什么都懂,只有游泳不懂。话刚说完,船就翻了,博士大呼船夫救命。船夫把他救上岸后,笑说:“你所懂得我都不懂,你说我是饭桶;若不是你说的饭桶救你,你已然成为了水桶。”

    这个故事中,我看到了才高八斗的博士逢人卖弄,自以为是,结果却在什么也不懂的船夫面前出尽洋相。而让他出尽洋相的,不正是他那高高在上的虚荣心和没有一点点谦虚的心态所致吗?

    而我从这个故事中,也看到了自己在身为人母后的一种自以为是和内心里的一种虚荣。我自以为是的认为,我的妈妈身份足以让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孩子,感到我拥有着高高在上的权威,还自以为是的认为那就是我的能力,更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在孩子的眼中是无所不能的。

    想到这里,我才发现在我的心里有那么多的自以为是,而这些自以为竟让我的心充满了虚荣。这样的虚荣在时间的堆积下,让我忘却了做人应有的那份谦虚和友善。不知反省的坏习惯也让我在自我的意识里,遇到孩子有事时也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从没考虑孩子的感受,也忘了对待孩子应该保持自己那份稳定的情绪。这样的自己又怎么能和孩子沟通好,又怎么能走进孩子的心。原来,我就是这样一步步丢失了内心里对孩子那份爱的底色。

    当孩子渐渐长大,我越来越发现自己在不能满足和理解孩子的需求时,我还在用自己一贯的想法对待我的孩子。“你一个孩子能有什么想法,一边去。”“你说的我早就知道了,这又有什么好说的。”“告诉你,你一张口就知道你要说什么了。”“你若不按照我说的做,别怪我对你不好。”“你要知道,我这样做都是因为爱你。”还有许许多多的话语都在孩子的青春期里因为争执而发酵,让我和孩子之间也变了味。

    在发展心理学里有这样一句关于心智理论的诠释:作为个体,我们不能直接地体会他人的思想或情感,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智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我们何以能够理解别人的思想或意图呢?我们“阅读”他人心智的能力是发展自我意识和理解他人的一个关键方面,是人类社会行为和道德发展的基石。

    现在想来,我在对孩子的行为和说话方式中,根本不去体会和“阅读”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想,那样说的原因。实在惭愧这样的自己又怎么配得上孩子对我一声声“妈妈”的称呼。我糟糕的阻止了孩子想要表达的需求和权力,也无情的忽视自己对孩子的那份尊重,甚至以爱的名义打压着孩子,必须达到我内心里的标准。

    爱就这样被我的无知变成了衡量孩子好与不好的条件,即失去了对孩子用心倾听的耐心,也失去那份爱的纯粹。在失去爱的底色里,我还极力的去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并证明我是对的,孩子是错的。竟不知孩子的成长在不同的年龄里有着不同的需求和情感上地表达。而我还在用着自己最低级的认知去对待我的孩子,也不想着这样的自己是不是一位合格的妈妈。

    当无知的我在和孩子的较量中,很多都让我感到在彼此的表达上,都总是不能如所愿。那些在沟通里出现的争执也更让我痛苦。而这样的痛苦仿佛有种被孩子给打了脸的感觉,她像在提醒并告知:“你就是一个不懂孩子的笨妈妈。”当内心再也不愿被这样的痛苦所控制时,我开始反思自己,我需要怎么做,才能将这份爱的底色更好的给予我的孩子。

03.反思,让我明白怎么给予孩子那份爱的底色

    英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戴维·刘易斯也认为没有天生愚笨的孩子:“孩子如同一粒种子,一粒具有茁壮成长所需要一切条件的种子,只要有一块沃土和一个适宜的环境就可以开花结果。

    我不再自以为是,也不再把自己摆得高高在上。而是一改往日的习惯,让自己静下心并放低自己对孩子的心态,也不再用自己那骄傲和急躁的臭脾气去对待我的孩子。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学会用这份爱的底色好好爱我的孩子。

    对此,我反而感到了孩子不再是那个给我添乱的人,而是很清晰地看到孩子在用她的方式教我如何学会爱。

    在《别和叛逆期的孩子较劲》这本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乔治因为父亲的腿受过伤,走路不方便,许多在校活动,他只让母亲参加。一次,他以主力队员参加市里的篮球比赛,也向母亲表达不愿父亲同去观赛的意愿。在他认为父亲去,只会让他没面子。

    当父亲听到乔治的想法后,他只对乔治说自己正好需要去参加会议,并预祝乔治比赛成功。当乔治队得了冠军后,母亲开心提到了父亲,却被乔治认为是件很扫兴的事。对此,母亲将心中隐瞒多年的秘密告诉了乔治。

    原来,父亲是在乔治四岁时,为了救乔治而被车轮辗伤的。对此,乔治没有一点印象,而是呆住了。母亲还告诉他,父亲就是他最喜爱的作家布莱特时,乔治更加难以置信地跑去老师那里求证,结果都是真的。而原因是父亲怕影响他的成长,才不让他知道这些。

    当乔治面对着回来的父亲,他拿出一本书向父亲求证,父亲笑了并在书本的扉页上写道:赠乔治,爱其实比什么都重要。布莱特。

    后来,乔治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记者,当有人问他的成功之路时,他便重复父亲这句话:爱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在这个故事里,我看到了父亲对孩子那份爱的耐心和坚持,父亲不会因为救孩子受伤而自暴自弃,也不曾因此而影响孩子,而是默默做好自己,竟成为了孩子最喜爱的作家。还有父亲在面对孩子成长中所产生的误会,他既有对孩子理解和包容的能力,也有面对孩子在思维和行为里出现错误的勇气。

    看到布莱特为乔治付出的爱,也时刻提醒我这个妈妈有更多需要努力学习的地方。对此,我也常常告诉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也要学会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出现的需求和情感地表达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会努力要求自己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每天工作和生活中产生的负面情绪,尽量做到不传递给孩子。努力让孩子在一个稳定的环境里成长,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看清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去努力自己。对于这一点,一定要刻意的练习和坚持自己。

    其次,一定要保持自己对孩子的那份耐心,不管孩子怎么样都别觉得孩子在给我们添乱,换个角度想,孩子也在用她的方式让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当我们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时,孩子在遇到事情时也就不会抱怨和逃避。对于这一点,需要用心体会。

    还有,每天我们在和孩子交流或沟通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气,语气软一点,温暖会多一分。所以,用一颗温暖的心爱孩子,孩子是会感知到的。只是我们要明白每个孩子的接收能力不同,需要用心理解孩子,还要有给予孩子发挥自己想法并去实践它的空间。

    最后,是我每日必省的一件事,孩子进步的点点滴滴我都会记录,从而发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布莱特对乔治的爱和秦怡对孩子的爱里,我明白了真正的爱在亲情里既是没有理由,也是没有条件的,更是不求任何回报的爱。

    为此,我也默默地努力自己,用耐心和坚持让自己成为一束能够照亮孩子的光,用一颗温暖而慈悲的心及时地关注她、理解她、鼓励她、支持并陪着她一起面对她人生里所要经历的每一个成长的阶段。

    至此,感恩我的孩子,她让我理解并感受到了:爱其实比什么都重要,这才是对孩子那份爱的底色。

    原来,这就是我走进孩子,找到的那份爱的底色,学会用最纯粹的爱去爱我的孩子,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本文来源:头条精选文章 公众号:路依然有梦)

关于我们 | 负责声明 | 客服邮箱:3129473871@QQ.com |
Copyright @ 2014-2030   祁门一中 版权所有
地址:
微信公众号
收起
展开
扫一扫,进入手机版!
扫二维码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