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文章资讯 > 生涯规划理论 > 文章正文

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原则

发布于:2017/9/15 17:37:27已经浏览:64187次

1.激励
      成为人才是每一个青少年心中潜在的梦想。生涯规划教育就是通过强化、细化、显化梦想目标,唤醒自身潜能,调动学习激情,从而养成自觉、自奋、自律的良好行为和习惯。激励,要成为一种常态。西点军校在教学中有这样的提问:“如果你是美国总统,你会怎么办?”这样的教学不仅培养学生从宏观上分析问题、总览全局的眼光,更能激励他们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追求和理念。因此,激励不应该只停留在几个典型案例课程、几个成功人士讲座上,而应该贯穿于教育的全部环节。
      2.差异
      每个人的梦想不一样,每个人的条件不一样,每个人的资源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生涯设计、学习方法也不一样。教育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需求,因人施教,个别指导,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3.合作
      认识自己,认知社会,预测未来,需要有全面的信息整合能力、客观的评价能力和较高的分析能力。这就需要合作学习,一起研究,共同提高。
      4.动态
      生涯规划贯穿人的一生,需要因时、因地、因人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生涯规划教育既是一种设计,也是一种实践。长期目标(10年以上)和中期目标(3至10年)的实现是靠实施短期目标(1至3年)积累而达到的,具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因此要在实践中修正,在修正后实践。
      5.体验
      青少年是最富有理想的阶段,但由于缺乏对职业目标的亲身体会,容易把目标理想化,理想神圣化。因此要积极组织、鼓励学生利用综合实践课或假期,到社区、企业及职业目标单位,以担任志愿者或义工的方式,进行角色体验。通过体验,反思自身的兴趣、能力是否与职业目标相吻合,从而准确定位未来的社会角色。
      6.尊重
      学生是最富于幻想的阶段,此时他们的生涯目标必然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这些目标只要不违反社会伦理道德,都应该尊重和支持,切不可因为标新立异而压制或歧视。另外,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对不愿公开自己理想或规划的人要给予理解和保护,尤其是对特殊型学生(内向型、单亲型、特困型、残疾型等)更要做好细致工作。
      7.短距
      首战告捷是鼓舞士气的最佳方法。根据高中生的特点,生涯规划教育应多引导学生做一些小目标、短距离、低难度、虚拟化的规划设计。使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看到成果,增强“我行”的信心。

下级站点:
关于我们 | 负责声明 | 客服邮箱:3129473871@QQ.com |
Copyright @ 2014-2030   宿州市 版权所有
地址:
微信公众号
收起
展开
扫一扫,进入手机版!
扫二维码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