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9月1日讯徐前)“同学们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手掌里,你们都不是独自一人,以后龙泉中学就是你温暖的家,老师就是你们的兄弟姐妹,这个班集体的力量就是你们的力量。”9月1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援助创新团队秘书长吴坎坎和自己的12位同事在鲁甸龙头山镇龙泉中学为学生们上开学第一课。
鲁甸地震后,吴坎坎所在的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援助创新团队和中学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派出了17人的专家组来到鲁甸灾区合并成立了鲁甸工作站,协助鲁甸灾区的群众心理援助工作。
“此次我们要在鲁甸呆一年,这一年我们要在鲁甸建立一个辐射全区的鲁甸灾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养一支当地老师组成的专业心理救助队伍。”吴坎坎告诉记者。
吴坎坎是8月14日来到昭通,从最初的灾民安置点、到现在的板房校区,吴坎坎和他的团队已经开始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受灾地区群众进行心理恢复。
“在鲁甸县城的一个灾民安置点,我们发现一位8岁的小姑娘显得有些异常,不爱交流,情绪低落。”经过与孩子母亲交谈,吴坎坎团队的志愿者得知女孩的小伙伴在地震中遇难,对小姑娘打击很大。“我们就通过表达性艺术中绘画的方式对她进行治疗,一开始小女孩画的是小蝌蚪找妈妈,画面上都是黑色的个体。”志愿者通过画画与小姑娘进行沟通,慢慢的打开了小姑娘封闭的内心,小姑娘的画也慢慢鲜艳起来,“经过三四天的引导,小姑娘开始画彩色的蝴蝶,蜜蜂,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
“8.03”鲁甸地震导致六百多人遇难,一百多人失踪,对当地的百姓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地震灾害发生后,受灾群众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创伤应激障碍,心理创伤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儿童、妇女和老人。这个时候尤其需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吴坎坎告诉记者。今天鲁甸龙头山镇中小学开学,吴坎坎和他的团队为学生们上开学第一课,很多内容也是用心理援助的方式帮助孩子们互相增进了解,增强自信,增进相互支持。
地震发后生到现在,鲁甸大大小小的心里援助组织很多,凸显了国家心理援助体系的完善和快速反应能力,然而,由于心理援助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组织管理经验不足、心理援助队伍专业水平较低等问题往往影响灾后心理援助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