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欠缺和父母关爱的缺失,往往表现为自卑、敏感和心情烦躁,存在厌学、逆反、易早恋、有报复心理等令人担忧的人格缺陷及心理问题。特殊家庭的孩子该怎样教育,使他们获得应有的良好发展,就需要老师们特别关注,并采取针对性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消除心灵创伤,使他们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用“友爱”弥补学生缺失的亲情。孔子言:“仁者爱人”,教师是需要“大仁”的职业,“爱心”自是最不能少的,如果严肃有余,慈爱不够,交流难臻畅达,教育的效果自然不好。特殊家庭的孩子在家庭中难以得到完整的爱,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关爱无异于一剂良药,让孩子在冰冷的世界里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心灵的创痛就会减轻许多。
其次,要用“理解”剔除学生的顽劣。光有爱心,缺乏理解,心灵的沟通难臻完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理解是改变偏执的良药”,老师要给予特殊家庭的孩子更多的理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还要用鼓励驱除学生的自卑,特殊家庭的孩子思想负担重,怕老师和同学知道家中真实情况,老师应帮助他们对这种社会现象有一个正确认识,密切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安排一些集体活动让他们参与,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尽量维护他们幼小的自尊心,以理晓之,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再次,要用“真诚”维护学生的自尊。对于心理上有创伤、自我封闭的特殊家庭学生来说,真诚是走进他们心灵的一把钥匙。老师应多与他们促膝谈心,沟通思想,了解和关爱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做他们的知心人和贴心人。对他们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准确,尤其是特殊家庭学生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大都较强烈,老师在评价他们时应特别施以真诚,与他们平等协商地进行交流,使他们能敞开心扉。
最后,要用“肯定”抚慰学生的心灵,用“赞赏”增强学生的自信。特殊家庭的学生也有他们的优点和特长,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应该及时加以鼓励和肯定,用肯定抚慰他们的心灵。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表明,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望就是受到赞赏。特殊家庭的学生往往自卑心理强烈,又正值青春发育期,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寂寞和孤独感,因此老师要善于观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发自内心地肯定、赞赏、鼓励他们,从而激起他们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
作为师者,老师更要学会用温情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情感的渴求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老师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在爱的土壤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关注、关心、关爱特殊家庭学生身心健康,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要用心研究,用特殊方法进行心理疏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老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也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加强沟通,及时引导他们尽快走出心理误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