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县邵岗乡焦桥小学心理健康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文章资讯 > 学术前沿 > 文章正文

白熊效应

发布于:2020/8/11 11:48:25已经浏览:114942次

白熊效应又称白象效应、反弹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的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人们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大家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当我们刻意转移注意力时,思维也开始出现无意识的“自主监视”行为——监视自己是否还在想不应该想的事情,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

白熊效应的阐述

  失恋的人努力想忘记伤了自己的恋人,结果发现对方的形象在脑中愈加清晰,内心苦不堪言;失眠的人努力让自己不要想事情,结果更加兴奋,大脑乱糟糟,没有睡意。这种现象可以用“白熊效应”来解释。

  停止想象那些不被主流思想推崇的事物,这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比如让你千万不要去想象“白象”这种动物,然后问你,你现在在想什么。那么极有可能在你脑海中就会徘徊着的一只巨大的、白的、皮厚有牙的动物的画面。上面所讲的这种我们无法压制住关于白象的想象被称为“白象效应”——越想忘记什么越忘不掉,因为在你提示自己要忘记的同时,也是对信息再认,加深的过程。

  白象效应又被称为白熊效应。这是因为,首先研究“白象效应”的是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勒,他最先的实验对象是白熊。但是其实什么是实验对象并不重要,之所以将这个效应命名为“白象效应”,是为了更加鲜明地突出那些压抑的行为实际上是在做无用功而已。

白熊效应的原理

  实验告诉我们,当我们刻意转移注意力时,思维也开始出现无意识的“自主监视”行为——监视自己是否还在想不应该想的事情,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简单来说就是当告诉我们不要做什么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就已经成功的“扎根”在了不要做的事情上,比如失眠患者告诉自己睡前不要乱想,结果脑子乱成一团,什么记忆都出现了,这是因为失眠者在睡前的时间里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我有没有乱想”这件事上,而越关注就越会乱想。

白熊效应的应用

  要想真正忘掉一件事,最好的办法是顺其自然。不要把某件事情看得非忘记不可,好好把注意力放到自己日常应该开展的生活、工作中,时间久了自然会淡忘。我们只能努力记忆,淡忘只能顺应自然,这就是思维的规律。

  在任何患者接受治疗时,医生多多少少都会给出生活指导,肯定的指导,即“你要干什么”往往比否定的指导,即“你不要干什么”的效果好。以失眠患者为例,接受“你睡前要放轻松,做些轻松的活动,可以试试打坐”等肯定指导的往往比“你睡前不要胡思乱想,不要看书、看电视”等否定指导的效果好。另一个解决白熊效应的方法就是顺其自然,当我们不要做什么的时候,不要反复提醒自己,而是应该用其他应该做的事情填满自己的生活空间与时间,时间长了也就自然会忘记之前自己不要做的事情。

  生活中仍然有很多看似是白熊效应,但却大相径庭的事情,比如逆反心理。白熊效应乍一看其实与逆反心理有点类似,都是取得与原本告知的相反的结果。白熊效应与逆反心理最为根本的区别在于受众(即接受指令的人)的主观意愿,白熊效应的主观是愿意实行的,但是由于思维、心理方面的原因,客观上无法达成,而逆反心理则是受众自身不接受指令。

关于我们 | 负责声明 | 客服邮箱:3129473871@QQ.com |
Copyright @ 2014-2030   霍邱县邵岗乡焦桥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霍邱县邵岗乡
微信公众号
收起
展开
扫一扫,进入手机版!
扫二维码 下载app